七天科技博览(5月17日)

【本期导读】 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目前未收到有重大不良反应报告 新冠病毒可能与儿童类川崎病症状相关 顶尖艾滋团队新冠重磅研究:某稀有抗体反复出现提示疫苗线索 新冠病毒疫苗何日可以上市? 中药注射剂参与攻克新冠病毒 羟氯喹治疗新冠效果不佳:欧美多项研究结果阴性 人群的分分合合 中国科学家提出4.4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目前未收到有重大不良反应报告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田晓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有一项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没有收到有重大不良反应的报告。如果一切顺利,以上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据介绍,截至5月13日,这五个疫苗项目总共已接种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经获得初步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二期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逐步完成全部的第二或第三针的接种,并开展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和评价。 曾益新表示,其他几个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工作也在顺利有序推进。“预计6月份开始还会有项目能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曾益新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立了由科技部牵头的科研攻关组。科研攻关组成立疫苗专班,负责组织协调服务各个单位推进疫苗研发工作。目前总体进展顺利。   新冠病毒可能与儿童类川崎病症状相关 新华社伦敦5月13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13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说,意大利暴发新冠疫情后,当地一些儿童出现了类似川崎病的症状,新冠病毒可能与这种症状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意大利贝加莫省一家医院的专家在相关论文中说,2月18日至4月20日期间,这家医院收治了10名出现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其中8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今年2月中旬之前的5年里,这家医院仅收治过19例有相关症状的儿童病例。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疫情期间收治的这些患病儿童,其症状比此前的川崎病患儿更加严重。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卢乔·韦尔多尼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发现为研究新冠病毒对儿童的影响提供了更多证据。尽管这种类似川崎病的症状比较罕见,但如果适当治疗,大部分患儿可完全康复。 研究团队谨慎地表示,这项研究仅基于对很少量病例的分析,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这种症状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关系。 在《柳叶刀》配发的评论文章中,英国皇家儿科和儿童健康学院院长拉塞尔·维纳说,尽管这项研究显示儿童出现类似川崎病症状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但需指出的是,这次疫情中新冠病毒对儿童总体上影响很小。他还表示,对这种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提供有关新冠病毒引起免疫反应的重要信息,相关信息可用于研发疫苗等方面。 美国和英国在疫情期间也报告过类似儿童病例。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10日说,纽约州已有至少85名儿童患上一种不明原因炎症综合征,症状类似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目前尚不确定这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一些病例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多见于儿童,会引起血管发炎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损伤。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医学界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   顶尖艾滋团队新冠重磅研究:某稀有抗体反复出现提示疫苗线索 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取决于病毒的S蛋白(spike protein)与人类细胞受体的结合域(RBD)。尽管尚无新冠疫苗,但抗体对全球抗疫至关重要。目前,一支顶尖艾滋病研究团队已从新冠康复者的血浆中提取、鉴定抗体,并发现了高中和活性、稀有但反复出现的RBD特异性抗体。这提示根据该抗体研发的疫苗,可能对大众普遍有效。 以上发现来自医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刊发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加州理工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的新冠抗体重磅研究:Convergent 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fection in Convalescent Individuals。论文刊发时间为当地时间5月15日,通讯作者有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主任Michel Nussenzweig和Paul Bieniasz教授等。 作为艾滋病领域的顶尖学者,Nussenzweig的研究聚焦于免疫系统固有和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结合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他专注于B淋巴细胞和HIV-1抗体研究。为应对COVID-19暴发,Nussenzweig已将其研究扩展到SARS-CoV-2,并从康复患者体内分离并鉴定高效的中和抗体。 另一位通讯作者Paul Bieniasz教授同样是艾滋病领域的顶尖学者。他的研究试图定义宿主基因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重点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其实验室致力于表征病毒模仿、操纵和以其他方式利用的宿主功能,以及防御细胞针对病毒感染而进化的特征。 当地时间5月13日,世卫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Mike Ryan)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成为长期问题,很难预测何时可以战胜病毒,它可能成为永远不会消失的流行性病毒。瑞安以艾滋病为例,指出尽管艾滋病毒没有消失,但人类已找到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惧艾滋病。   新冠病毒疫苗何日可以上市? “五一”过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数量有少量增加,其中包括国内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中国处于内防外控的关键时刻。 “随着生产生活趋于常态化,人与人的接触较此前更加频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还会有所增加,这是一个暴露问题的过程,科研人员必须具备在动态变化中迎战病毒的能力。”5月15日,在手足口病防控卫士评选活动启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截至5月14日,全球累及确诊病例超435万,累计死亡近30万。 历史经验表明,在实施计划免疫前,麻疹、天花、白喉、百日咳的自然群体免疫,都未能阻止传染病的流行。“如果我们寄希望于让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使足够的人产生免疫力,从而减慢并阻止病毒的传播,恐怕很难实现,应该重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疫苗委员会研究员张云涛说。 张云涛介绍,目前,我国设4条技术路线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即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灭活疫苗是用消灭的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基因工程疫苗是在体外制备病毒的优势抗原,如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疫病毒、减毒的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疱口炎病毒等病毒载体上,将其送入人体,促使人体产生S蛋白,进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核酸疫苗是将编码S的基因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及其团队采取载体疫苗策略,基于已上市的埃博拉疫苗,研发出全球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近期,该疫苗已经进入临床Ⅱ期。 “整体看,灭活疫苗规模化生产更容易、技术更成熟的策略。截至目前,全球有8款灭火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款来自中国。由中国生物开发的灭活疫苗更是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研究并首个进入临床二期的灭活疫苗。”张云涛说。 … Continue reading 七天科技博览(5月17日)